找到相关内容976篇,用时20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禅——禅与史实

    ;,“于一切境上不染”,即不住于一切。这其实是“还得本心”,而以本心超越一切对立的不同表述形式。这一形式表面看起来是对自心、本性的肯定,即所谓&...他们工作的性质有关,似乎一切都可以大而化之的)。如果一定要用简单的话说明它的意义,那么可以说:   空是一种存在的形式。   为了说明什么是空,这里引述一段《道德经》中的话:   三十辐共一毂,当...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4859631.html
  •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

    “不住布施”的实作方式,此外,亦展现了“否定一切定法”及“无我法”的实作方式,题显示了一般的学习者只掌握了佛教布施精神的表面形式者者者者者。首先,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境界的实作方式之展现状态。武帝问曰:“如何是真功德?”达磨答曰:“净至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这是说在世间法中的任何有功德是一回事,真正成佛境的境界一切行止只是如其本来而已,“体自空寂...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960005.html
  • 对《禅门清规》背景与影响的几点认识

    ldquo;在中国禅宗,慧包括定,慧的成分多,并且还包括戒。”[30]   于是就有无相戒的提出。无相戒首见于慧能的《坛经》中,所谓无相,“但离一切,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的缺陷和限制”,如果佛性能够显现,也意味着一切人的缺陷和限制统统自动消除,只要心给定住,有形有的戒规教条当然是多余了。此实际上已是禅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4],因《坛经》云:&...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460101.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求真,而要即妄显真,这就是“呈自本心”。其次,以无相、无住、无念阐释自心的体、、用,是慧能对心体与心用关系的另外一种说明。“无相”是对心体本来状态的一种说明。无相不只是离一切,更是因离相而显现性体清净,因为自心是以无相为体的。于一切法都无所计执就叫“无住”。众生的自心本来不住,一切法迁流不息,无有固定之可住。这就是念念相续而不住的生命的真实相状。《坛经》中的“无念”属于心用的范围。无念就是...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苦”之“自度”与“罪”之“救赎”

    ”即“菩提之心”。蝴蝶借此“心”摒弃一切外界的二分,善、恶皆不到:“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静闲恬,虚融澹泊”(3),如此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凝定无执而杀活自在;...,禅的“放下”是对生存之“烦”、“畏”、“操心”等“实存情绪”的排遣,而不是象菩萨那样执着悲悯地关注着众生、并为众生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的感动而感动。前者那种“实相空,不著一切”的“放下”并不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460265.html
  • ”与“象”之辩——熊十力哲学的运思趋向

    离开坚白等识相即不复有。因此,此瓶纯由意识虚妄构成。坚白等相亦不属于物,因为坚白等相皆因人而异,而皆无定相,坚白等全都随识而现。准此而知,一切境相皆是识所现之。  境由识现,内识亦虚幻不实。所谓“...熊氏在语体文本中更明白地指出:“在本体论上说,是要扫荡一切的。……就本体上说,是要空现象而后可见体……如果缘生一词,含有构造的意义,那便是承认现象为实有,从何见得呢?因为以构造的意义来说缘生,就是以为...

    贡华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660268.html
  • 缘起法泛谈(2)

    于法相而得建立。而一切法相,依于缘起而有。若知缘起无性,诸法空寂,则生灭焉有?故生灭者,众生之见也。既有于见,乃取于。既取于,乃执实有生灭。以执生灭为实故,于是实在落入生死也。故佛言,一切众生,皆...入无生,即须断集,若能断集,自然无生矣。于无生而说生,即是缘起一切法相也。若于生而明无生,便知一切无非实相。故曰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堤者,非是有烦恼有菩提也。而是烦恼不可得,菩提亦不可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1660410.html
  • 龙树中观学中几个核心问题之探究

    以大乘法说因缘,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著诸法,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是毕竟空。这也是缘起与空统一的关键所在。正如龙树所说:[18]   1.“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余人作。诸佛为可度众生故,说是毕竟空,是空一切诸法...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2860425.html
  • 从达摩到慧能禅法的演变

    rdquo;是运用语言文字,安立名进行说法教化,是对初学者的启蒙。禅师们提倡“藉教(言)悟宗”,以宗的趣人为根本。二是思想上重视如来藏说。[2]该经认为一切众生的烦恼身中都藏有自性...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但离一切是无相,但能离相,体性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5860883.html
  • 说 “无念为宗”

    心此性非有为法,故无增减、生灭、断常、来去、内外;此心此性无相,故其如,亦无自性,故其性如,总而言之“性相如如”。无相的具体内容,六祖说 “无二相诸尘劳”,[17]即无我、人等,实即无一切,因为...,这种戒无有戒相,不戒而自戒,自戒而不戒。一切之戒无非自此涌出,惟随众生根基差别而有层次不同之戒律施设而已;另一方面,持守有相戒者并非以持守其当机之戒为目的,终就要识心见性成佛,如是则必归于自性之...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3761316.html